品牌故事

 

為了保存食物,我們雖然已經擁有了多種多樣的科技化方式,然而醃臘、風乾、糟醉和煙燻等等古老的方法,在保鮮之餘,也曾意外地讓我們獲得了與鮮食截然不同、有時甚至更加醇厚鮮美的味道。時至今日,這些被時間二次製造出來的食物,依然影響著國人的日常飲食,並且蘊藏著中華民族對於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種特殊的感觸。

民國48年,嘉義市新榮路白川町(建國156村)空軍眷村,也就是現在的經國新城社區內,祖籍湖南省長沙市的空軍榮民李湘曾先生,應親朋好友以及長官之託,於每年冬至後春節前製作臘肉與臘腸應景 ,滿足鄉里同袍弟兄口腹之慾並小解思鄉之苦。
當初僅在自家客廳、院子中製作,規模並不大。左鄰右舍的婆婆媽媽們在閒暇之餘皆自願前來幫忙灌洗腸衣、挑筋去骨、灌製、煙燻、晾曬等工作,以完成道地湖南家鄉口味。李湘曾先生為懷念離家多年的湖南長沙老家,及以自己的書房命名為「星沙齋」,故此命名為「星沙齋湖南臘味」除了堅持以傳統湖南臘肉醃製方法製作外亦因篤性天主教本著信仰的虔誠之心與道德良知,為臘味製作訂下了「十誡」 ,以確保臘味風味及人體健康。更立下了「星沙齋座右銘」期勉後代子孫不斷緊惕自己。

 

民國78年後由第二代李鍾陵、嘉陵、毓群三兄弟接掌湖南臘肉、臘腸事業,由於原址已不敷使用,遂在嘉義縣水上鄉三界村購地建廠。在母親文慧英女士的帶領下,除堅持以祖祖輩輩傳承之工藝以外,為維護消費者的健康堅決不添加亞硝酸鹽[發色劑]與己二烯酸[防腐劑],甚至連醬油都捨棄不用,始終一絲不苟的純手工來回揉搓並添加高粱酒入味,掌握力道打造出上乘湖南臘味品質。

因風味絕佳深獲讚賞,口碑遠播被評為臘味中極品,故於民國86年獲得優良食品評價會金牌獎,全國各大電視、報紙、廣播等新聞媒體爭相報導廣為宣傳,並製作電視節目(諸如草地狀元、台灣尚青、在台灣的故事、新台灣大體驗等)廣為宣傳,此外大陸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CCTV-4)亦曾做過專題介紹。